克強總理的“農業經”
更新時間:2016-01-24 17:26:05點擊次數:553次字號:T|T
■在我們這樣一個有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民以食為天,要堅持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農業現代化的首要任務,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農業現代化還有很大差距。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四化同步”發展戰略,農業現代化這個“短板”越早補齊越好,不然就會拖整個現代化的后腿。
■只要農業和就業能穩住,經濟增速在合理區間內略低一點,也不會出大的問題。
■農業生產成本還處在上升通道,“地板”在抬升,包括人工、農機作業、土地流轉等費用上漲很快,種子、化肥、農藥等價格也不便宜。
■兩個“天花板”在頂、兩道“緊箍咒”在身,農業靠什么持續穩定發展?別無他途,只能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必須緊緊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個核心任務,牢牢把握“中國特色”和“新型”這兩個基本要求。
■過去我國農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創新。今后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仍然要靠改革創新。
■糧食安全這根弦決不能放松,否則糧食生產一旦出現大的滑坡,好多年都緩不過來。
■在糧食問題上,首先要算好安全賬,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但也得考慮經濟賬,并不是越多越好。凡事都有個度,過猶不及。
■農業發展也要按市場規律辦事、講求經濟效益,不然農民沒積極性、國家也負擔不起,就難以持續。
■要引導農民念好“山海經”,唱好“林草戲”,打好“果蔬牌”,挖掘各種資源生產潛力。
■主產區調出糧食是貢獻,調出肉蛋奶、調出加工食品,同樣也是貢獻。
■決不能再出大的事件,否則就會打擊人們對國產農產品和食品的消費信心,影響農業發展。
■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首先要給科技人員插上奮斗的翅膀。
■不搞強迫命令,不替農民做主,讓農民成為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的自覺參與者和真正受益者。
■堅持以糧食和農業為主,不能搞“非糧化”,堅決禁止耕地“非農化”。
■只要符合國家法律和政策,符合改革方向,農民群眾歡迎,不管什么形式,我們都要鼓勵和支持。
■當初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時候,中央當時的態度是“可以、可以、也可以”,給地方很大的自主權?,F在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也是這樣,我們的觀點是“探索、探索、再探索”。
■新賬不再欠、老賬逐步還,讓透支的資源環境得到休養生息。
■不管財力多緊張,都要確保農業投入只增不減,財政預算要繼續把農業作為重點來安排。
■這些事遲早要干,早干比晚干好,現在正是好時機。
■要創新水利建設投入機制,用改革的辦法破解治水缺錢難題。
■暢通農村金融服務“主動脈”,豐富農村金融服務“毛細血管”。
■農業深度融入國際市場,這對農業現代化建設,既有難得機遇和有利條件,也有各種風險和挑戰。搞好了就會八面來風,搞不好就是八面埋伏。
■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是相輔相成的手拉手的關系,誰也離不開誰。
■到2020年著力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這既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切入點,也是促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安排。
■近些年,城市許多工商企業“上山下鄉”,激活了農村資源配置的“一潭春水”,也為企業發展開拓了空間。
■新農村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簡單理解為“新村莊建設”,“錢多蓋房子,錢少刷房子,沒錢立牌子”。
■新農村建設不能搞“去農村化”、照搬城鎮模式,不能千篇一律、一個模式、一種格調,不然既沒有了農村味道,也丟掉了地域差異、民族特色。
■要重視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充分考慮今后農村人口變化趨勢,不要費了好大勁把路修通了、水接上了、房子蓋好了,村里卻沒人了。
■現在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只有6年、時間很緊,而扶貧任務很重,要繼續向貧困宣戰,決不讓貧困代代相傳。
■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推進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是一個前所未有的世界級難題??渴裁纯朔щy、走向勝利?要靠億萬農民群眾。
■中國農民是極富創造力的,改革開放以來,家庭承包制是農民冒著風險發起的,異軍突起的鄉鎮企業是農民創立的,近年來大規模的城鎮化進程也是從農民沖破障礙進城開始的。
■只要把億萬農民的積極性調動好、引導好、保護好,就會匯成滾滾洪流,形成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
■我們要深化改革,破除一切束縛農民手腳的不合理的制度障礙,放手讓農民的創造、創新、創業活力競相迸發,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
■要堅持以人為本,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讓每個農民平等享有成長進步、“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為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村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編輯:admin)
0
條評論